建筑密度是怎么来的

来源:趣秒懂 1.84W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即建筑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能反映出用地的空地率如何。假设一块地10000平方米,建筑底面积3000平方米,那么这块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建筑密度跟建筑地理位置、绿地占比、气候、防火及地形条件有关,不同建筑层数、层高或楼宇间距不同,建筑密度也不同,通常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低。

建筑密度是怎么来的

1、根据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新建居住区的居住建筑密度是:4层楼区一般可按26%左右,5层楼区一般可按23%左右,6层楼区不高于20%。

2、居住建筑密度指标,取决于包括院落的组织,绿地所占的比率,气候、防火、防震、地形条件等对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项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愈高,建筑密度愈低。

1、建筑面积越大,产品出售额就越大,获的利润也就越大。在地块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容积率就是控制建筑面积的直接指标,两者正比关系。

2、建筑面积的增加需要建筑层数的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建筑密度来达到建筑高度增加的目的,这个时候需要协调的就是建筑面积的增加,带来的建筑密度的减小是否合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建筑密度的降低带来的是土地利用的不充分,也就是对土地成本的浪费,建筑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回收款的增加,二者的矛盾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点、均衡点来实现在土地尽量不浪费的基础上使建筑面积最大化。

3、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