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

来源:趣秒懂 5.61K

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主要根据粽子的馅料来决定。用红豆、大枣做馅的甜粽或没加馅料的清水粽,凉着吃比较好,冷藏过后蘸白糖或蜂蜜味道更好;而肉粽或蛋黄粽最好吃热的,凉的肉粽比较腻,口感不好,而且不利于消化。

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

吃粽子的时候,究竟是热着吃还是凉着吃好?

以前的时候,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吃得比较多。而如今,粽子已经不再局限于端午节食用。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粽子。在吃粽子的时候,老人经常说粽子不好消化,晚餐的时候不能吃粽子。也有人认为,粽子不能凉了吃。其实,粽子是热着吃还是凉着吃,也要看我们对于粽子的食用要求。

粽子热着吃

粽子吃起来比较黏糊,这是因为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强,也就造就了粽子黏糊糊的口感。糯米和发米,两者含有的淀粉不同。大米中含有的是直链淀粉,而糯米中含有的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慢,而支链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比较快。

如果是趁热吃粽子,结果就会出现血糖飙升的情况发生。而且因为支链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比较快,热乎乎的粽子吃起来没有饱腹感,有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就把一个大粽子吃完。而同等重量的米饭则可能吃不了这么多,如果是糖尿病人吃热乎乎的粽子,餐后血糖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粽子凉着吃

热的檽米的支链淀粉会融化,非常容易被身体胃蛋白酶溶解。而粽子在放凉之后,檽米中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一样可能会出现回生的情况。粽子出现回生的情况后,所含有的淀粉不易被胃蛋白酶所消化吸收。而且檽米冷了以后,也会发硬、变黏和更为有嚼性,影响消化吸收。这样的粽子在食用后,会造成胃肠道出现不适的情况,老百姓中也就有了粽子不好消化的说法。

有时候我们在包粽子的时候并不单纯仅仅使用糯米,也会添加其他食材。比如南方人爱吃的蛋黄粽子、肉粽子等等,这些粽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如果是放凉之后食用,对于胃肠道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粽子应该怎么吃

其实,粽子放凉之后吃,弊端很多。但是直接趁热吃粽子,对于血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想要吃粽子,如何能够做到健康食用粽子?普通的粽子主要是糯米制作而成,我们可以把糯米的量减少,换成粗杂粮来包粽子。比如加上点燕麦、小米、玉米、花生等等,这样做成的粽子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较高,饱腹感较强,趁热吃也不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肉粽子、蛋黄粽子,这些含有高油的粽子,其实并不建议您食用。为了增强粽子的口味,有时候可能还会添加酱油、盐等调味品。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盐和油脂的摄入量。油和盐的过量摄入,也会增加高血压、骨质疏松、肥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在食用粽子的时候,避免肉粽子,同时也要注意粽子的食用量。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

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主要根据粽子的馅料来决定。用红豆、大枣做馅的甜粽或没加馅料的清水粽,凉着吃比较好,冷藏过后蘸白糖或蜂蜜味道更好;而肉粽或蛋黄粽最好吃热的,凉的肉粽比较腻,口感不好,而且不利于人体消化。

粽子吃凉的还是热的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粽子最好热吃,其最主要的原材料是糯米,冷了后的糯米人体不容易吸收,这样对肠胃的吸收消化有一定的抑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