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来源:趣秒懂 2.02W

既是道家,也是儒家。

《易经》,承载了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经”是后世为了尊称这些书,才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按郭店简《六德》和《语丛一》篇的出土证明:“《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称,并非孤证,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先秦因孔子“老而好易”,导致了“用《易》居前”之“六经”次序的出现。《易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自汉朝开始,易经成为群经之首,其核心思想太极阴阳的“象数思维”,便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征及走向,更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倾向。

《易经》讲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家所主张的清净无为,突出了《易经》中阴柔的一面。

儒家所主张的自强不息,突出了《易经》中阳刚的一面。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如果合而为一,就是对《易经》最好的注解。

实际上,不只是道家和儒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无不深受易经文化的滋养。如纵横家所主张的“合纵”、“连横”的纵横思想,以及兵家强调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奇正思想等,都是易经思想的一种。

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儒、道、佛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易经》基础,才能通晓各家在《易经》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

儒家与道家对《易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儒家侧重于从政治、人事的角度去研究,即所谓定天下之吉凶,成就天下生生不息之事业。

道家对《易经》是偏重于从自然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去钻研,如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将八卦理论引入医学、化学并运用天地阴阳变化的原则进行修炼.

他们的互补点在于相较于《易经》本身的系统、整体、求同、以及人伦哲学的思维偏向,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体现在逻辑论上,它不同《易经》那样以一种宣布真理而不作证明的方式来探讨人伦哲学,佛教在教义上的逻辑完整性上可以使其能够反复围绕着,它论证的逻辑,并层层证明,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里没有,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也没有。

其次在人生观和处世论上,佛教的教义弥补了下层思想领域的空缺。

中国古代文化,提倡的是庙堂文化,相当于一个国家输出的文化,它是国家统治的一种文化基础。在汉武帝之后的很多朝代的庙堂文化里,都是儒家文化占据主流地位,而佛家和道家文化则被剔除。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