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

来源:趣秒懂 2.58W

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的答案是:公孙龙

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白马非马”的说法记载在《公孙龙子》中。

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白马非马”最核心的记述是这样几句话--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但是,大嘴在阅读有关稷下学宫的资料时,发现提出“白马非马”的另有其人。

在《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有这样一段话--

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儿说是宋国人,是个善于辩说的学者。他曾经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说服了稷下的辩说家们。他有一次骑着白马过关卡,还是缴纳了马税。所以,凭借虚浮言辞,他可以压倒一个国家;考察实际情形,他连一个人也欺骗不了。

儿说是著名的稷下先生之一,也是名家的学者,善于诡辩,还有一个“齐貌辩”的外号。

那么,到底是谁先提出了“白马非马”?

首先,这两个人肯定不是同一个人,公孙龙是赵国人,儿说是宋国人。

其次,从公孙龙和儿说两个人所处的年代分析,公孙龙生于公元前321年前后,卒于公元前250年左右,而儿说的生卒没有具体的记载,只知道他是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而稷下学宫是齐威王变法改革的产物,创建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可以判断儿说所处的时期比公孙龙略早。

再次,儿说和公孙龙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在理论上存在继承和完善的痕迹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嘴有这样的猜测,儿说最早提出了“白马非马”的理论,但在表达上尚不完整,而且没有留下具体论述的文字记载。之后,公孙龙将这个理论完善,并详细地记述下来形成文字。

另外还要说一下,历史上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公孙龙。

“白马非马”的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名家学者,另一个公孙龙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孔子72弟子之一,属于儒家。名家的公孙龙字子秉,孔子的徒弟字子平。

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公孙龙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与他齐名的是另一位名家,惠施。

公孙龙以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后来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这个典故也和对牛弹琴类似。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而其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诡辩之术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