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谁

来源:趣秒懂 2.13W

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该作品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

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

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谁

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撰。

始编于贞观十二年(638),初成于贞观十四年(640),称为“义赞”。唐太宗下诏改名为《五经正义》,并将它交付国子监,作为试用教材。贞观十六年(642),下诏“更令详定”。

因孔颖达已年老退休,后又逝世,故修订未能完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下诏儒臣继续重修。永徽四年(653)书成,仍以孔颖达署名,正式颁行天下,作为钦定的全国性的教科书。

此后沿至宋代,明经科举取士,试题与经义皆以此书为标准。《五经正义》现已无独立成书,保留于清阮元校刻的《十 三经注疏》中。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原世界书局两册缩印本《十三 经注疏》,检阅较为方便。

(574-648),唐代著名的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生于北朝,少时曾向经学家刘焯问学。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 (今河南沁阳)博士。

入唐后,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曾封曲阜县男,后又进爵为子,侍讲东宫。参与修定“五礼”,领衔主编《五经正义》。年老致仕后,获得图形于凌烟阁之殊荣。贞观二十二年(648)逝世,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曰 “宪”。

教育思想方面,孔颖达的主张是有一定特点的,特别在《礼记正义·学记》的注疏中,孔颖达突出强调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传统儒学思想,指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告诫统治者在建朝之初必须抓紧抓好教育,如此即可掌握民众的思想,巩固其统治。他根据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汉儒董仲舒“性三品”的思想,突出强调了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正统的儒家教育,一个人可以保持天性本然之善,不受外界物欲的干扰和污染。

对于上智和下愚教育的作用虽然有限,但对广大民众(“中民”、“群品”),教育则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些思想都为初唐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