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预言的圣人是谁

来源:趣秒懂 8.37K

孔子。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曾仕强预言的圣人是谁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历史上,孔子坐下有七十二个贤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其先世是宋国贵族。

孔子曾先后做过“委吏”“乘田”等工作。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五十岁时曾担任过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列国,因政治主张不能实行,遂致力于教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曾仕强是什么神仙?

曾仕强不是什么神仙,他于2018年11月11日确实已经仙去了,享年84岁。曾仕强是国学大师,特别是在研究易经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曾经预言日本、美国的衰落,和疫病席卷全球,也预言过中国的崛起,他认为中国将在2044年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目前,他的很多预言都是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他1990年预言,中国2004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他2015年预言,未来五年(2016-2020)瘟疫肆虐全球,且无药可医;他2010年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文化战争”,中华文化会将主导全球;……曾仕强还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写过很多书籍,也赚了不少钱,2010年荣登中国第五届作家富豪榜。

曾老预言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不完全是巧合,而是偶然中的必然。

整个易经,表面上看是各种占卜,交辞,实际上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概括。

最著名的还是首卦乾卦,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就讲了事物从小到壮,再从壮到消亡的一般规律。所以本质上,易经是必然规律,但事物也有其偶然性,所以就辅以天干地支与之结合,用以表征事物的偶然性。同时具备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理论上就可以用它来推演世间万事万物了。再回过头来,看看曾老的预言,关于瘟疫的,关于信息技术的,关于世界“缺水,缺士,缺人”的根本原因是“缺德”,等这些预言,可见曾老应该就是用易经的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来解释这个世界,最后来预测这个世界。

一、关于易经这本书将人生中可能碰到的所有情景(有些卦象可能普通人两辈子也碰不到) 归结为六十四卦并从卦中的交相交位来分析遇到的问题,及策略,交位或指代人或指代处于某情形中的人而交辞以较隐晦的语言给出描述,和解决办法。让人值得玩味的是,仅仅通过乾,兑,离,巽,震,坎,艮,坤这八个卦象组合出来的六十四卦,当分为上下两卦象时,你又可以从总体领悟六十四卦的卦名所述情理,与上下两卦的关系,或能得到又一有益启发。二、关于曾老曾仕强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解《易经》。

在函谷关现场讲解《道德经》,吸引了2000多名国学爱好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了现场录制。曾仕强先生对老子故里情有独钟,对道家文化一往情深。义务担任鹿邑文化宣传形象大使,义务为《道德经》解读拍摄20集专题片,义务到现场录制《老子与鹿邑》讲座。

老先生近为拍摄好这部作品,不畏酷暑,不辞劳苦,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实地考察。从亲身生命体验说起阐释中国传统智慧,曾仕强说:“我39岁以后才真正成为一个中国人,39岁以前我没有资格做中国人,因为那时我脑中大部分都是西方的思想。在这之后40多年,我体会出一句话供各位参考:“我们的老祖宗讲的话没有一句话是错的,只是我们记错了,读错了,解释错了,实践错了。

曾仕强:至圣先师孔子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一般人都告诉我们,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是提出一个“仁”字,其实不是,因为“仁”,很古老的人就知道了,没有果仁哪里有果实,没有果仁,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仁”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它早就存在了。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时”,时间的时。

孟子赞美孔子,讲过这样的话:“圣之时者也。

”孔子带了那么多弟子,出名的也有七十二贤。孔子是至圣,为什么单单孟子而不是其他的弟子叫亚圣?就是因为孟子最了解孔子。为什么说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提出一个“时”字?他曾经对弟子曾参说过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四个字,我想过至少一百次,这个“一”到底是什么呢?一就代表时间,天底下只有时间是一,永远不停息。

人活着什么最要紧?时间最要紧。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钱少点儿没关系,最怕的是没有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绝对不能说“我没有时间了”,老天一听到信息就知道你命该绝了,就把你收回去了,要说“我很忙,时间不够用”,老天一听就让你多活五年。孔子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有办法选择时间。

你不能说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来投胎。就算你可以选时间,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开始大乱,糟糕了。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

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时非常重视,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一失掉以后,你就是白费力气。孔子晚年读《易经》,心得只有四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我的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由老天决定。

孔子有那个命,没有那个时,所以他对时特别敏感。时,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时配合我们,它主动,它愿意配合就配合,它不愿意配合就不配合。比如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

我们只能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比如,孔子把时提出来以后,最后他发现时对他不利。因为孔子最希望有国君赏识他,所以他曾经讲过,你给我三个月,给我半年,我表现给你看。但是在这方面一辈子不得志。

可是,我们非常敬佩孔子,因为他并没有因此消极避世,郁郁寡欢,反而在积极地做事。那孔子一辈子都在做什么事呢?他在做一个字,叫做藏。孔子藏什么?藏道于民,就是把道从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孔子有教无类,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为什么我们那么尊重孔子,就是因为有了孔子以后,老百姓变聪明了。由此可见,孔子经常讲的“时也,命也”,并不消极。更加重要是,你要依时而动,依时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一切都准备好了还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