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来源:趣秒懂 6.24K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是:再聪明的人,不学他不会有成就,不问他永远不会知道。

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论衡·实知》这是把事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两类,并相应地强调精思和厉心学问,以求得对两类事物的认识。这一命题包含了重视实际经验的唯物因素,批判了当时“圣人生而知之”说。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原文】春秋之时,卿、大夫相与会遇,见动作之变,听言谈之诡,善则明吉祥之福,恶则处凶妖之祸。明福处祸,远图未然,无神怪之知,皆由兆类。以今论之,故夫可知之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之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2张

【译文】春秋的时候,卿、大夫相互交往聚会,看到动作异常,听见言谈反常,善就说明是吉祥的福祐,恶就判断是凶妖的祸患。能预先判明祸福,老早就考虑到尚未出现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神怪的才智,都是由于察觉了先兆(有规律可循)。按现在都观点来说(是指东汉时期),本来那些可以弄清楚的事,通过思虑就能明白;通过思虑不能轻易明白的事,不学不问就更无法弄清楚。不学就能自己知道,不问就能自己通晓,从古到今已有的事例中,从来就没有见到过。所以,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难明白;不能轻易弄清楚的事,即使用心学习和请教别人,很小的事情也不容易弄懂。所以,即使是聪明睿智贤能的人,不学也不可能有成就,不请教别人也不可能会知道。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3张

【启示】本文着重论述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论述学的较好方法是问。作者是东汉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作者特别推崇“学以问成”的求学真谛。

文中论述大概有四个层次的意思:

其一,“见动作之变,听言谈之诡”两句话说明作者强调学习要善于观察,通过看“动作之变”、听“言谈之诡”,达到"明吉祥之福、处凶妖之祸"的目的,是方法论。

其二,强调规律认知的重要性,“明福处祸,远图未然,无神怪之知,皆由兆类”,意思是说未仆先知并不是因为鬼神之力,而是因为“皆由兆类”,掌握规律就能看出祸福。从中也不难看出王充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无神论者,可敬可佩。

其三,作者把学习分为“可知之事、不可知之事”,易与难两类。其四,作者通过“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与“厉心学问,虽小无易”强调学习者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本文对于当下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有如下几点。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4张

启示一,注重规律认知的探究性学习。当下高分低能的人大有人在,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是功利性教育背景下的产物,这些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他们的知识或技能的来源是被动灌输,而不是主动获取。举一而不能反三主要原因是仅仅掌握了原理或概念的文字内容,并没有理解其真谛。教师应该通过改良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带着问题探究的空间,在实践行动中探究问题的本源,通过深入思考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有了源头活水的知识才能充满活力。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5张

启示二:注重知识分类教学。作者把知识按易与难分为“可知之事和不可知之事”两类,“可知之事”是指相对容易一些的知识,学习者只要“惟精思之”,便可以掌握,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是指较难的知识(教学难点),学习者要“厉心学问”,方可化解,虽小无易。其说法很像当前倡导的“翻转课堂”,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前自学,难一点的知识在课堂上讨论探究,体现了学在课前、用在课上的教学理念。王充的这一思想非常超前,非常宝贵,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6张

启示三:注重问题导向。“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作者非常强调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用“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着重强调“问”的作用。《礼记.学记》强调:“善问者如攻坚木”,形象地诠释了善问对于学习的关键作用。当下,虽然倡导问题导向教学,但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进度,根本就没有时间针对一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更没有时间让学生“善问”。导致问题导向教学流于形式,与灌输教学相比别无二致。问题导向教学的正确开启方式应该是激发学习者主动提问,方可谓“善问”,教学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浅层次问答教学的层级。学习者因学而疑,因疑而问,因问而思,因思而行是正确的求学路径,问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有问、有思、有行”方可促成深度学习。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第7张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俗话说“学问学问,只学不问,不成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高明的人都会有问题。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学,学不会就要问。同时,教学中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解除疑点,突破难点。学生不仅要奋发学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向老师和同学求教,发扬孔子入太庙“毎事问”的精神。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