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著名的医药学家本草经注是谁

来源:趣秒懂 2.67W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

本书摒弃了《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类分药物的方法,首次采用按药物在自然界的来源及属性分为六类,即玉石类、草类、木类、虫兽类、果菜类、米食类 (以上共收药物551种),另外179种药物,因陶氏已不详其品种,均列于“有名未用”类。

南朝著名的医药学家本草经注是谁

记述了药文的方法,首先是用红字 (朱书) 和墨字 (墨书) 分别书写 《神农本草经》和 《名医别录》原文,其次在各药下用小字记出陶弘景注文。注文中广泛参阅了前代文献及有关药物的调查资料,并提出陶氏个人的见解,编辑体例严谨,是南北朝时期有关药物学的重要著作。本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影响很大,唐代政府纂修《新修本草》时即系在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增补而成,此后历代重要的本草著作如 《蜀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征引此书全部条文,使本书内容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于(约公元480-498年前)。

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热交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又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

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劳等,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

柜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

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1)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2) 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3) 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川芎等。(4) 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南朝著名的医学家是谁的《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搜集起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另一次总结,整理成《本草经集注》一书。

共得药物七百三十种,书中,他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

首先把七百多种药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扩展资料:《本草经集注》的意义:《本草经集注》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影响巨大,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后编撰而成的。1、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2、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3、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九、川芎等。4、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谁?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南朝时期医药学家、代表作《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相关信息1、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继陆修静之后,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颇有贡献。撰成《真灵位业图》,排列了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众真在内的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

2、他还整理《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种(原书已佚,现在仅存敦煌残卷)。3、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无统一标准,陶弘景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

4、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卷),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南朝著名的医学家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于(约公元480-498年前)。

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热交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

又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扩展资料评价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搜集起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另一次总结,整理成《本草经集注》一书。

共得药物七百三十种,书中,他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七百多种药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陶弘景还首创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祛风的药物有防风、秦艽、防己、独活等,就归在同一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治疗参考,对医药的发展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