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又称什么

来源:趣秒懂 3.39W

春试或春闱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年),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共取96名。

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

会试又称什么

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由翰林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会试叫春闱,是因为考乡试在秋季,会试在转年春季

殿试也叫廷试,会试考中进士及第才能参加。读书人上京赶考,考的是会试。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

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

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