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什么样子的植物

来源:趣秒懂 1.85W

大黄属于高大草本,根茎粗壮,高2米左右,茎部中空,没有绒毛。大黄的叶片多是心形或近圆形的, 长40厘米以上。花果期多是集中在6到7月之间,花序大圆锥状。它喜欢稍微冷凉的气候环境,耐寒、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0℃以上根茎就容易萎蔫枯黄。生长季大黄对水分的需求量大,要保证土壤微湿才行。

大黄是什么样子的植物

大黄是什么样子的植物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大黄是什么?

(肖培根)

大黄(Rheum palmatum L.) 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主产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此外,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陕西也有少量生产。野生、栽培或半栽培,产量甚大。为常用中药和重要出口商品。以根茎及根部入药。药材含蒽醌衍生物1.01—5.19%,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结合蒽醌衍生物中的番泻甙A、B、C、D、E、F是泻下有效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及其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此外,还含有拉丹宁等单宁类化合物,没食子酸等。味苦,性寒。有泻水通便、破积滞、行瘀血的功能。主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腹痛、泻痢里急后重、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各种出血、产后瘀阻、热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除药用外,国外还用于制作酒类饮料。

除大黄外,其近似植物唐古特大黄(atum uticum Regel)及药用大黄(cinale Baill.),我国药典规定一样药用。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2m左右。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茎直立,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上述3种大黄的区别主要在叶的掌状分裂程度上,叶浅裂不达到叶片的1/2为药用大黄;掌状半裂达叶的1/2则为大黄;如掌状深裂超过叶片的1/2,且裂片窄长,则为唐古特大黄,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圆锥花序大形,顶生;花小,数朵成簇,黄白色、粉红色至紫红色;花被片6,2轮;雄蕊9;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图14—15)。

图14—15 大黄形态图

1.叶 2.花序 3.花 4.果实 5.根状茎

二、生物学特性

(一)适生条件

1.海拔与气温

大黄适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寒冷凉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0—18℃(5—9月)为宜。无霜期90—130天。

2.水分

年降雨量400—700mm,相对湿度50—70%。土壤湿润,但排水必须良好。过湿及过干对大黄的生长均不利。

3.光照

大黄需较多的光照,因而不需荫蔽。

4.土壤

以土层深厚、肥沃的黑砂壤土为佳。喜腐殖质较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大黄喜肥,因而在野生状态下常成片生于曾放牧过牛、马富含厩肥的地带。大黄不宜连作,主要是易罹致病害之故。

(二)生长发育

种子播种后,一般8—12日后即可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25℃(表14—25)。

表14—25 大黄种子的发芽与温度及天数关系

继子叶后长出第一枚真叶为全缘圆形,此后长出有锯齿的真叶。主根在发芽后死去,并长出许多侧根。一般在种植的第三年开花。第三年后,随着开花次数的增加地下部变成坚实的木质化,外层栓皮逐渐加厚,根茎随着年龄增长常出现空心及腐烂。在高山地带,生长发育一般为:4月下旬萌芽;5月中旬抽出花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至7月中旬至下旬果实成熟。

大黄在野生状态下全株呈绿色,但经多年栽培后植株带有红色。这种性状多少会遗传,致使最终出现带紫红色的植株。大黄这个性状在遗传选种时可以利用。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及整地宜选择高寒山地,土层深厚,土壤湿润,富含腐殖质以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的地点不宜种植。因大黄不宜连作,宜与蔬菜、马铃薯等进行轮作,以恢复地力和防止病害。在选好的种植地,深耕30—40cm,每亩可施厩肥3000—4000kg作为基肥,然后作宽为130—150cm的畦。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在植株生长良好的留种地,待果实变褐色但尚未完全成熟时剪下花茎,晒干并脱粒精选后,贮放在通风良好的竹筐或布袋内。种子最好在当年或次年播种,在室温下贮存2年后的种子发芽率为58%,超过3年发芽率明显下降。

(1)播种期

分春、秋两季播种;春播在4月初至6月初;秋播在8月末至9月初,采种后即可播种。

(2)播种方法

直播 按行株距55×55cm开穴,穴深3—4cm,每穴播种子8—10粒,覆土2—3cm。每亩播种子1.5—2kg。

育苗 按行距9—10cm开沟均匀播种,覆土2—3cm,每亩播种子约5kg。播种后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应经常清除苗床内杂草,至苗高9—10cm时即可移栽。

(3)移栽

宜在阴雨天进行,按行株距55×55cm挖穴,穴深5—6cm,将苗立放穴内,用细土培实,穴面应低于地面以利培土。

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唐古特大黄根有广泛分枝性,这与商品要求的“萝卜形、槟榔槎色和质坚体重”的标准是矛盾的。据观察,大黄根颈有向上生长的特性,根颈向上延长时有抑制侧根发育的作用。因此,试验用穴栽(低于地面10cm)、平栽和垄栽(高出地面10cm)三种方式栽种大黄,三年后观察垄栽和平栽的均为牛头黄(主根很短,侧根多且粗壮),而穴栽的全是萝卜黄(主根粗壮,侧根细小)(表14—26)。这是因为穴栽的逐年给其根部壅土,满足了根颈向上延长的条件所致。

表14—26 不同栽种方式同大黄质量的关系

2.根芽繁殖

通常在9—10月间收获时进行。当收获3年生以上植株时,选择母株肥大、带芽和大形根的根茎,将根茎纵切3—5块,切口外粘上草木灰。按行株距55×55cm挖穴,每穴放一根茎,芽眼向上,覆土6—7cm,踩实。根芽繁殖虽然费工,但生长较快,一般第二年即能开花,第三年开始即可收获。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出苗后于4—5月间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培土。至7—8月再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要求种植地内无杂草,根头不露土。

2.摘取花茎

种植2年的大黄,于5月间从根茎部抽出花茎。为保证地下部有充足的养分,应及时摘去花茎,并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和踩实,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后腐烂。

3.追施肥料

大黄喜肥,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末,每亩可施厩肥1500—2000kg,第二次于8月末,可施草木灰或磷、钾肥,后者每亩用量15kg左右。第二年的2—3次追肥,每亩可施过磷酸钙3.5kg,硫酸铵9kg,每次均可在根侧开沟施入。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轮纹病

(Ascochyta rhei Ev.)

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具同心轮纹,边缘不明显或无;病斑上密生小黑点(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生重时,常致叶片枯死。病菌以菌丝在病叶病斑内或子芽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③出苗后二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或井冈霉素50ppm液喷雾防治。

2.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被害叶片上病斑圆形、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以后生有小黑点(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穿孔。防治方法:同轮纹病。

3.霜霉病

(Peronospora rumicis Corda)

罹病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无边缘,叶背生有灰紫色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叶的病斑上越冬。低温高湿有利发病。本病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5—6月严重。防治方法:①轮作;②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为害;③发病初期喷40%霜疫灵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根腐病

(Fusarium sp.)

发病植株萎蔫,根部腐烂,7—8月间雨水较多时,容易发生。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生长期经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发病期用50%托布津8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控制病株蔓延。

5.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6—7月间,初龄幼虫啃食下表皮与叶肉,仅留上表皮和叶脉成纱窗状。四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仅留主脉。幼虫老熟后即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发生期及时消灭卵块或初孵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发生期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6.大黄拟守瓜

(Gallerucida sp.)

分布于陕西。成虫和幼虫为害各种大黄及酸模等蓼科植物叶片,造成孔洞,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丛中、杂草及附近土缝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8月陆续死亡。幼虫发生期为6—9月,当代成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方法:铲除杂草;清园及秋冬或早春翻地,破坏其越冬栖息地,以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忌连作,以与川芎或黄芪轮作为好;发生期可用50%可湿性西维因500倍液喷雾防治。

此外,还有田鼠为害,可用磷化锌毒谷、大隆毒饵诱杀。

(五)采收加工

大黄移栽后,2—3年即可采收。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及小根,用磁片刮去根茎及根周围的栓皮,切成小片或切段后用绳串起悬挂房檐下阴干或用文火烘干。此外,也有根据出口要求,分“箱黄”、“包大黄”、“根黄”及“大黄渣子”等不同规格要求进行加工。

(六)品质评定

大黄在种植中,有时混入劣质的品种,如华北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ünt.)及河套大黄(oense g et ),使生产蒙受损失。

在形态上劣质大黄的叶缘呈波状至近全缘,不呈掌状分裂。由于它们均含土大黄甙(rhaponticin),因而采用薄层层析与标准品相对照的方法,或直接将药材切片后放置在荧光灯下,如见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则证明含土大黄甙,属劣质大黄。

如用化学评价法,正品大黄(包括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均含有番泻甙,以及游离的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而劣质大黄则不含番泻甙及大黄酸。如用生物评价法,正品大黄具明显泻下作用,而劣质大黄则无明显的泻下作用(表14—27)。

表14—27 正品大黄与劣质大黄的化学和药理评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