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喜欢什么花

来源:趣秒懂 1.28W

陶渊明喜欢菊花。周敦颐《爱莲说》中提及“晋陶渊明独爱菊”,谓菊“花之隐逸者”,他的诗中也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之所以喜欢菊花,是因为菊花能够体现他的性格特征。菊花寓意着隐逸山林的居士,正是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坚守本心的高尚品质。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陶渊明喜欢什么花


陶渊明最喜欢的是什么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的品性见美于人。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眼前又出现了那幅画面: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菊相伴的陶渊明的生活,才是最真切,自然的!

他写菊花的诗句有: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饮酒其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二十首其五》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九日闲居》陶渊明是一位隐士,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也花中的隐士,周墩颐在《爱莲说》中写到:“菊,花之隐逸者也”,想那时,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娇艳名贵的花也不会在那生生长,只有菊花与他为伴。正因为这些,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也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惬意。

陶渊明为何独爱菊?他为什么对别的花没兴趣?

陶渊明独爱菊,因为他身处黑暗的东晋,所以他把自己的傲然情怀寄托在菊花上面,以物明志。菊花傲气,清香,符合陶渊明对自己的定位,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为何陶渊明独爱菊。

第一个方面,陶渊明身处的社会背景黑暗。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而东晋的社会背景是门阀士族掌权,然后北方还有五胡乱华,是一段非常不稳定的时期,而且这个时候的社会很腐败。陶渊明是个非常直率的人,所以对这些有所不满,便将情怀寄托于菊花上面。

第二个方面,陶渊明很有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陶渊明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很多,最出名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因为不肯趋炎附势拍马屁,毅然辞官回家种田。

第三个方面,陶渊明喜欢的哪里是菊花,是将菊花作为自由意志的象征,喜欢的是不屈不挠的自己。他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自己就像开在官场当中的一朵菊花一样,不附和百花的芬芳,一枝傲然绽放。所以陶渊明爱菊花,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志向。

其实古代的文人墨客,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直白的了解到他们的性格,他们的郁郁不得志,他们那些想要开口却无从说起的心事。所以读书的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如果我们能从写菊花的诗看见陶渊明的境界,再来读他歌颂菊花的诗歌,就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他的思想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个人见解,望采纳。

陶渊明为什么喜欢菊花 陶渊明喜欢菊花的原因

1、陶渊明爱菊花的原因:陶渊明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专,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属出仕。菊花就像隐士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独爱菊,正是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

2、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

3、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悠然高情,趣闲而思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

世人皆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独爱菊,菊花的哪些品质打动了陶渊明呢?

陶渊明之所以喜欢菊花,就是因为菊花能够体现他的性格特征。它不畏严寒,气韵超逸,迎风斗霜,还因为她的高洁、雅致、色彩纷呈。他还因此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菊花历来被视为高风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

独爱菊的陶渊明为何却写了《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我还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可以试着从古代诗文的“意象”方面分析一下。

晋陶渊明独爱菊,他从出仕到弃官,过上隐居生活,也曾不为五斗米折腰,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又因对这种黑暗的不满,从而幻想出一个理想社会,这就是《桃花源记》。桃花源是陶渊明构建的乌托邦,是一个积极的理想社会,和当时消极的社会现状截然相反的。

桃花

桃花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积极的意象。

比如《礼记》中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仲春,是春意最盎然的时节,天上下着春雨,桃树绽放艳丽的花儿。春雨是好的,春雨贵如油嘛,桃花在春天绽放,是有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好的。让人不免想起杜甫那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经》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艳丽的桃花,就想到了美丽的姑娘,用来形容美人,美人自然是好的。

神话传说中也有桃花的影子,夸父逐日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啥意思呢?夸父的事业虽然没有完成,但他为后来者留下了一片象征着春意和生机的桃林,这代表着希望。

菊花

菊花的意象相对来说就复杂一些了。

菊花有积极的一面,如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这其中菊花代表着淡泊,不趋炎附势,是妥妥的世外隐士——正如陶渊明的生活一般。

但更多时候,菊花也有萧瑟之意。

菊花盛开在秋天,古人本就有伤春悲秋的思想,伤春,是在暮春,舍不得春天离去,而感到悲伤,不是伤感春天本身。悲秋,是因为秋天万物凋零,肃杀凄凉,悲的是秋天本身。

秋天是金黄色的,花草树木凋零之后,都枯黄了,菊花恰巧又是黄色。更是为这枯黄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悲凉。

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固然有他隐逸、不问世事的一面,但他不问世事的原因,恰巧是对现实感到失望。

为什么是桃花源,而不是菊花源?

明白了桃花和菊花代表的意象,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陶渊明虽是隐士,和历史上无数淡漠的隐士一样,不是天生喜欢淡泊,他们也想用自己的所学,致君尧舜上,帮助帝王一起开创一片人民安居乐业的世界。但昏庸的君王、暗流涌动的朝堂,不让他们这样做。

失去信心——所以陶渊明爱菊,取菊花隐逸淡泊的品质,这也将是他最终的归宿。

而桃花源,前面我们说了,是陶渊明心中的乌托邦,读《桃花源记》,有一段描写源中生活精致的画面: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你看,这恰巧是生活在战乱年代的百姓,心中渴望的生活方式。

其实啊,《桃花源记》中,也隐藏着“菊花源”,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生活在桃花源?陶渊明交代的明明白白: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国家战乱,让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所以来到桃花源,从此与外人间隔。这一句“遂与外人间隔”,就隐藏着菊花,代表着隐逸。而在这隐逸的生活中,他们男耕女织,怡然自乐,世代相传,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这就是桃花源。

这不正如陶渊明的经历一样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