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来源:趣秒懂 3.38W

情节舒缓、平淡、以抒情为主导,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意味浓郁,形式灵活的新风格。情节比较淡化,主要的重点用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一般环境是悠闲的,不像其他小说那样严肃。散文化小说是将小说和散文各自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它兼具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在小说内容的构成上,它的情节叙事因素明显淡化或弱化,但其负载的意蕴和内涵却增大和深化了,并且变得更为“生活化”,更近于平凡人生的真实;创作主体自身情思的抒发和作品中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情绪的表达,二者交织融汇为意境,氛围和情调,加重了其内容构成中抒情性份量、在小说结构形态上,它不依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连贯性,不注重矛盾冲突的铺展和激化,而以人的心理情绪为结构基点,小说画面具有跳跃的节奏和较大的时空跨度,显得松散而又随意、自然。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采取兼小说与诗歌力一炉的写法,将人物的心理情感描写与客观环境的意象创造结合起来,讲究一种笔致自然,言近目远,韵味悠然的诗的语言规范,强化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加深人物置身的生活环境之真实感,在人物主观情绪与客观氛围融贯如一中组织画面、组合形象。

从创作实际看,散文化与艺术典型化并不相悖。它主要通过情理或情物合一的意象组合使文学形象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典型。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1.情节层面的非戏剧性

这类小说,情节不再是构成小说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浓重的抒情语言特点下展开叙述,显示出散文化的结构特征,缺少传统小说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所以又称之为非戏剧性。它没有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大多是平常生活的自然呈现,也都润泽在平凡的叙述中。江苏卷2012年选的师陀的《邮差先生》,只是通过一个亲切温和、悠闲自得的老邮差的见闻展现小城安逸、祥和、淳朴的生存状态2016年选的沈从文的《会明》也不注重情节的编织,只是写了一个普通至极的旧时代军队伙夫——会明,在喂小鸡之后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的故事,并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里生命的卑微和普通老百姓对于生活的最基本诉求。这两篇文章都只落脚于展现生活的本色,没有动人心魄的情节。

2.人物性格层面的淡化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非常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强调塑造 “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却有悖于此,作者刻意淡化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只去呈现人物的原生状态。也正因为这种特点,2008年江苏卷的命题者针对《侯银匠》这样设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是写侯菊的文字较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3.意境层面的营造

散文化小说中,意境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及民情民俗、人的生存状态的再现。汪曾祺在谈及现代小说散文化的问题时曾指出:“所谓小说的散文化,那不是直接写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他本人的小说就着力于氛围的渲染,并不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描写,从而构成一种特别的情调。2010年江苏卷阿城的《溜索》中就对怒江大峡谷险要高峻的气势给了颇多笔墨,这个特点也体现于当年的命题上: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怎么揣摩散文化小说的主题

抓故事情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的散文化小说,故事情节包括起因和结果,有的还有高潮。小说人物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与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有密切联系,彰显了作品主题的价值。

1.抓住主要人物的遭遇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6年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战争»(迈尔尼著),主要通过叙述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我”在战争中受伤→战争使人失去健康“她”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战争使人失去亲人炮弹轰炸让“我”永远失去了“她”→战争使人失去恋人。这三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人们的“厌战”思想。

2.抓住小说的主要情节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7年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天嚣»(赵长天著),主要写了饱受“口渴”痛苦的试验队员们与一位蒙古族同胞在风沙肆虐的困境中互相救助的事情,讴歌了人们在困境中顽强面对困难并乐于助人的精神,宣扬了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的思想。

3.运用由果溯因法,抓住造成小说结局的原因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9年卷Ⅲ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著),梨花屯挖沟的结局是填沟。梨花屯六个生产队的社员们为什么要填沟呢? 因为“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所以社员们把沟填平,恢复了原来的四十亩良田,种上庄稼来增收粮食。小说正是通过老车夫讲述填沟的原因,揭示出不从实际出发是改革初期走弯路的深层原因,这正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抓人物形象

重在写人的散文化小说,可以通过抓住人物形象来揣摩主题。因为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例如,2019年浙江卷的现代文阅读«呼兰河传(节选)»(萧红著),“我”以儿童的视角叙述了几件日常生活之事,刻画了底层劳动人物冯歪嘴子的形象:他任由我家后园种的瓜秧爬上他的磨坊,常年与拉磨的小毛驴为伴,常与我的祖父拉家常,常免费给我“粘糕”吃。可见冯歪嘴子为人善良又寂寞、勤劳又大方,使得“我”愿意亲近与同情他。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其实,如何揣摩出散文化小说的主题,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论如何,考生日常只有多阅读、多体会、多练习,才有可能达到揣摩出文章主题的水平。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它的叙述是非线性叙述。情节淡化,着力点自然就放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在环境的选择上主要是悠闲,不像其他小说那样严肃。

小说内容和结构的形态

1、在小说内容的构成上,它的情节叙事因素明显淡化或弱化,但其负载的意蕴和内涵却增大和深化了,并且变得更为“生活化”,更近于平凡人生的真实:创作主体自身情思的抒发和作品中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情绪的表达,二者交织融汇为意境,氛围和情调,加重了其内容构成中抒情性份量。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采取兼小说与诗歌力一炉的写法,将人物的心理情感描写与客观环境的意象创造结合起来,讲究一种笔致自然,言近目远,韵味悠然的诗的语言规范,强化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加深人物置身的生活环境之真实感,在人物主观情绪与客观氛围融贯如一中组织画面、组合形象。

从创作实际看,散文化与艺术典型化并不相悖。它主要通过情理或情物合一的意象组合使文学形象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典型。

散文化小说特点

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作品集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分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它的叙述是非线性叙述。情节淡化,着力点自然就放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在环境的选择上主要是悠闲,不像其他小说那样严肃。

在小说内容的构成上,它的情节叙事因素明显淡化或弱化,但其负载的意蕴和内涵却增大和深化了,并且变得更为“生活化”,更近于平凡人生的真实;创作主体自身情思的抒发和作品中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情绪的表达,二者交织融汇为意境,氛围和情调,加重了其内容构成中抒情性份量、在小说结构形态上,它不依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连贯性,不注重矛盾冲突的铺展和激化,而以人的心理情绪为结构基点,小说画面具有跳跃的节奏和较大的时空跨度,显得松散而又随意、自然。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采取兼小说与诗歌力一炉的写法,将人物的心理情感描写与客观环境的意象创造结合起来,讲究一种笔致自然,言近目远,韵味悠然的诗的语言规范,强化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加深人物置身的生活环境之真实感,在人物主观情绪与客观氛围融贯如一中组织画面、组合形象。

从创作实际看,散文化与艺术典型化并不相悖。它主要通过情理或情物合一的意象组合使文学形象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典型。

散文化的特点

散文化的特点如下:

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结构应用散文的创作方式散而有聚,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不刻意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描写环境时忽略社会因素,注重意境氛围的营造,将人物与环境很

好地融为一体,小说整体和谐、自然、优美。散文化小说将小说的核心因素情节淡化,小

说并不注重完整的开头、发展、结尾,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

散文化小说特点及文体特征:

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结构应用散文的创作方式散而有聚,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不刻意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描写环境时忽略社会因素,注重意境氛围的营造,将人物与环境很

好地融为一体,小说整体和谐、自然、优美。

(一)故事情节的淡化。散文化小说将小说的核心因素情节淡化,小说并不注重完整的开头、发展、结尾,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把以往情节模式中那些坚固的、支撑性的因素削弱,取消它们在小说艺术构成中原有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取消了传统小说故事情节模式中的因果性和戏剧冲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是无数的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

(二)结构的散化。散文化小说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结构模式,也不同于五四以后以人物为中心细致描绘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的结构模式,而以散文为参照系建立起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结构体系。

它打破定式,结构开放而自由,不以充满故事情节的硬形结构组装事件和人物,而是以诗情画意的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心灵、升华情感、创造意境,处处体现出蒙田的“游离功夫”,将闲笔不露神色融于文本创作之中,但又与于松散的结构中体现出某种和谐统一,将所要表达之情凝于其中,呈现出柔性艺术之美。

(三)人物性格的虚化。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散文化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不像现实主义的小说塑造典型人物,从人物的身上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主题意蕴。而是通过人物的描写去创造作品的情调情绪,人物的出现仅仅作为一种情绪或气氛的载体,重要的是表现生活、体味生命,人物即气氛,人物即情绪。

(四)语言的纯化。散文化小说作家们非常注重语言的艺术,语言雅致、精确、浅白,看似普通,细品则韵味无穷。它将诗的凝练华美与散文的风韵完美融合,于不经意的随笔之中赋予小说散文的抒情风格和诗歌的诗情画意。

在散文化小说中,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塑造人物的依托,更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善于以文字组织来捕捉情调并表现情绪的流动。他们深知,除去语言,小说就不存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