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出自谁的

来源:趣秒懂 1.22W

改西乡隆盛诗赠出自: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西乡隆盛:(1828—1877),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乡关:即故乡,家乡。

桑梓地: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倔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出自谁的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作者是谁?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

少年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起首两句直抒胸臆,叙述出作者心中立志走出家乡,不创造一番事业不还乡的抱负与志向。

后两句引经据典,将前句所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在改用日本诗人词句的同时,引用中国经书上经典词句,表达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之意,既通俗又文雅。全诗通俗易懂,主题明确。

文学赏析: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一个人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

改西乡隆盛诗是谁的作品?

改西乡隆盛诗是毛的作品。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表达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之意,既通俗又文雅。全诗通俗易懂,主题明确。

原诗是写给父亲的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1910年,毛的父亲毛顺生要毛去做生意,毛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