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73W
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意思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是: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形容有意干某事,而客观上(如身体)不允许。

该词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意思是: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人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他的仁德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增加什么;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人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作品介绍: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又名《论》。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造句:

1、大卫,我也很想帮助你,但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他不是不愿意帮助你,而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3、我知道我必须努力,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做出最终的决定是痛苦的,于是我试着把安慰给予那些悲痛的宠物主人,但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5、就像佛法希望普渡众生一样,看着亲友遭遇苦难,我也好希望可以帮到他们,却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义词:

行有余力

释义: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跟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近义词:

力不从心

拼音: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