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2W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的意思是从客观来看,秋天的景色在南北都一样,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心境不一样,所以看到的风景也就不一样。这是张爱玲的祖父李鸿章读罢《金刚经》,由其中“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衍生偶得之。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什么意思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其意思是:日月、风云、山河等客观世界恒古依然,古人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世界,但人的感知却不同,同样的风景,有的人看了很愉悦,而有的人看了却痛苦不堪。

引申含义:人世间,无论花开花谢、云卷云飞,还是潮起潮落、月盈月亏,无非是草自枯荣,物是人非,细想之下,永远是山河依旧,古今同月,白云千载,一念万年!

相似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

出自:战国孔子后学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道理: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秋色从客观来看在南北都一样,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法想法就不一样。"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这是张爱玲的祖父李鸿章读罢《金刚经》,由其中“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衍生偶得之。秋天的景色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没有多少差别,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对同一事物理解、看法上也会有的浅显、有的深刻。

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 什么意思,求解。

大致意思就是说秋天这种自然景色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差不多,但是欣赏风景的人由于心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就犹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的内涵,进一步说就是风景是一样的风景但是欣赏的人不同就会对环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秋日美,有人觉得悲凉一样的简单。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诗名或全诗

只有这两句。

是出自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两句:“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

意思是说,天下的秋色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人的立场不同,感悟不同就有了迥然的看法和想法。

据说是受《金刚经》里面“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的启发而写成的。

风月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但是情怀却是有深有浅。同样的风景,有的人看了会很高兴,有的人看了却会觉得很伤感,如佛法所说,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扩展资料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轶事典故

1896年李鸿章访英,受到热情款待,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样。从此,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同时,天天西餐使李鸿章无胃口,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

扑鼻香味使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菜?答曰:杂碎。李鸿章示意他们尽情享用,结果一个个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李鸿章杂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