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3.18W
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什么意思

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意思是:

千里马是有很多的,但认得千里马的人却很少。更深层的意思是,能人异士治国良臣很多,但有眼力能够赏识的人却很少。

该句出自《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

原文选段: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词句注释:

1、马说:韩愈《昌黎先生集》中有《杂说四首》,这是第四篇。原本无题,为近人所加。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

2、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仆役一类人的手中受辱。祗,同只”,只是。一作只”。

3、辱:受屈辱。于,表被动。奴隶人,本是地位低下受奴役之人,此指马夫、仆役一类人。

4、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5、槽枥(cáo lì):马槽。槽,盛草类、豆类等饲料的器具。

5、枥:马厩,马饮食和宿歇的处所。

6、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称,称赞,称名。

作品赏析

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此文通篇托物寓意,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运用比喻,宛转地说明道理,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全文语言简炼,长短句相间,语气有陈述、疑问、感叹,行文富于变化,达到了说理深刻、论证有力的效果。

作者着力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虽欲一展所长而有力无处使,甚至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这样,它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更别说实现它日行千里的特异功能了。因此它的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而它的受辱和屈死也就更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不仅如此,像这样连常马”都比不上的千里马,由于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极度的责难和惩罚,往往被无辜地痛打一顿,在待遇上也就更加糟糕了。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骨子里却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