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1.27W

意思是: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成语发音: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

成语解释: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成语繁体:到什麽山上唱什麽謌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例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一时说一时。”



站在哪个山头唱哪个歌什么意思

指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文字为俗语“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表示要灵活地采取与当时当地适应的方法或对策。例句:“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这儿是城市,和乡村的规矩当然不一样了,你那老脑筋,也该换换了。”

提示也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哪座山里唱哪个歌”等。

为什么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中国有句谚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不看对象,常常让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本意,从而在无形之中与别人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并依据其情况,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话题和谈话内容,双方就会觉得谈话比较投机,彼此在距离上也显得比较亲切。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从而愿意与你相处。

因此方圆说话要抓住以下几点:

1.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我们应该尽量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依我看来这样做比较好,不知局长有何高见?”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这个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而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2.针对对方的特点说话

和人交谈时不仅要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还要看对方的性格特点,针对他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中国春秋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先生指出:“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要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

3.摸准别人的心理说话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东晋时代,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时,贵族们喜欢品评人物,有人问大将军桓温:“你觉得某某人怎样?”

桓温刚要评论,又停下来看了看这个人,然后对他说:“你这个人喜欢传闲话,还是不告诉你为好。”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言多必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到其他人。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时的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言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相知较深的人,你就畅所欲言,以快一时,但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若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只知高谈阔论,孰不知轻言更易招忧呢!

话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中国有句老话叫“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意思是说,我们做事时要看情形。做事如此,说话又何尝不是呢? 说话是针对人的,所以说的时候必须考虑对象;说话难免会涉及某些事,所以说的时候要把握措辞;说话都是在特定的场所发生的,所以说话还必须考虑场合。

    要想把话说到人的心窝里,不一定要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但是如果未涉及这三个条件,而说话的人又违背了说话的原则,势必会让听者难堪,旁观者尴尬,自己也无地自容。历史上会讲道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还可以全部流进听者的心窝的人却鲜有,而王熙凤就是这里面的佼佼者。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与她平辈的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和姨娘婢妾,作为贾府的实际施政者,她下面还有几百号管家、奴仆、丫头。在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还要管理那么多的杂务,她还能够把贾府上下都打点得井井有条。要知道,当时的王熙凤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那么,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因就是她善于察言观色,不管是“唱”还是“说”,她都非常拿手。比如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京投奔外祖母,初登荣国府的那一回,作为王熙凤的初次出场,她把自己的“察言观色”“识人说话”的风格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黛玉进入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没见到人,就能通过言语感受到一股子热情劲儿。进门之后,王熙忙拉过黛玉的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又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说:“天底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通过夸赞黛玉的“标致”,顺势就恭维了贾母。然后她借机说出了贾母对黛玉的疼惜之情,自然就会让林黛玉感受到外祖母的爱,也就不会因为身在陌生环境而感到生疏。说完之后,还不忘表达自己对姑妈去世之事的悲痛心情,既让贾母悲中含喜,又让黛玉情动于衷,可谓把话说到了极致。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一番话接得恰到好处,惹得众人都笑了。不管是对人,还是论事,包括调节现场的氛围,王熙凤可谓聪明之极。

    与王熙凤相反,现实生活中还有不懂察言观色的人:刚受了儿子的气的主妇在小区里碰到一位孕妇,大谈什么“这年头养孩子没什么好处,翅膀硬了就飞了”;儿子的女朋友在舅舅的寿宴上对舅妈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别人要出国旅行,你给人家讲哪里又发生了空难。客观来讲,这些人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肯定不会从听者那里得到好处,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说, 不看场合,不分对象,想到什么说什么,绝对是“不会说话”的首要特征。

    为了使自己更受欢迎,为了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就要在说话的时候,分场合,看对象。

1.喜庆的场合

喜庆的场合有很多,比如同学会、生日会、婚礼等。身在这种场合,即便其中有你讨厌的人,也不要摆脸色,更不能做局外人,而是要让自己尽量融入活动的愉快气氛里。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迎合整体的欢乐气氛,还要使主人和其他参与者开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也很舒心。在这种场合, 最忌讳的就是晦气话、不吉利的话,以及抱怨、牢骚等。

2.严肃的场合

这类场合主要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气氛相对严肃。在这种场合说话要谨慎,更要严谨,否则会给人庸俗、浅俗的感觉。因此, 在说话之前,最好在脑子里多琢磨琢磨,并用谦虚、恳切、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3.伤感的场合

这类场合一般指追悼会、纪念会等,与前两种场合相比,这种场合不多。但是,这种场合却是对说话要求最严格的地方。 在这种伤感的场合,既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话不过分渲染悲凉的气氛,又不可全然麻木,丝毫也不悲伤。 如果在这种场合打打闹闹、嘻嘻哈哈,除了会招别人反感,还会被人认为缺乏教养,严重者甚至会被逐出现场。

1.原则性强的人

这类人喜欢听稳重的话,所以和这类人交流时, 要态度恭敬,既不高谈阔论,也不信口雌黄。 此时,最好诚实一点,朴实无华或许更受欢迎。你的言语可以简单,但不能跑题,因为这类人对这个非常敏感。所以,你必须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切合对方的胃口,从而给人留下好印象。

2.性情豪放的人

通常这样的人喜欢听直接、爽快的话,所以和这种人交流时,就不能遮遮掩掩、九曲十八弯,而 应该直截了当、坦白,否则会让人感觉你讲话不痛快。

3.学识渊博的人

针对这类人,想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凸显你的专业,倾听对方的专长。采用前一种方式的时候,你最好引经据典,并且措辞文雅、观点新颖,这样对方自然会听得入神。要知道,学识渊博的人一般求知欲也很旺盛。采用第二种方法,很简单, 就是把自己当成学生,认真“听讲”即可。要知道,学识渊博的人一般也很喜欢向他人传播自己的知识、见解。

4.地位高的人

要想把话说到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心窝里,你就需要知道这类人需要什么。很显然,这类人爱面子,需要尊重。所以,在和这类人说话的时候,言谈举止要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另外,要多听对方说话,除非必要,否则一般不要插话。不过,你也不能做一个“点头机器”,而是 要找准时机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漫无边际地扯题外话。

5.地位低的人

地位低的人一般都会比较敏感,所以和这类人说话的时候绝不可表现出轻慢的态度。与这类人交谈, 最好不要敷衍,因为这很容易被对方察觉,还容易引起对方的记恨。

6.有阅历的老年人

与老人交谈,本身就应该谦虚,与有阅历的老人交谈,更要把这种精神落到实处,落在细节上。比如你不能边点头,边东张西望。 尽管老年人的有些经验不符合实际,但毕竟见多识广,总有积极的一面供自己借鉴的。

7.失意之人

在失意人面前不谈得意的事,这是把话说到人心窝里的铁律。要知道,你的得意话只会加重对方的失落感。所以,就算你万事顺心,也要保持低调,不要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展现你的“辉煌”。 失意的人最需要安慰,而安慰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前提是你要会唱;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前提是你要知人。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毛主席的文章里,意指要符合当下实际情况。

     现在查询“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多用来说一个人通达人情世故,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样看来,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反倒有点鬼机灵的感觉,让人感觉会说话会来事,有时也是“不老实”的雅称。

        对这句话,我却有另一种理解:山头,如果是当下所处的位置的话,那唱好该唱的歌就是本分。

        你在“高山”上,就要唱好“高歌”。珍惜脚下之“巅”,认清不是自己高而是山高,别人仰视你,也是你站在山顶之上,你若走下来,底下人的脖子依然会朝向山巅。

        你在“低山”上,就要唱好“轻歌”。不埋怨不牢骚,别以为自己啥也行,随意任性“吼高音”,他人不和你计较是有涵养,自己要知道脚下此时此刻的“海拔”,哼好该有的曲调,这是自知不是自嘲。

        如果此时,你不巧正在“山脚”下,那么,也不要哀怨,石头边不知名的“花草”,一样可以芬芳,仰头望去,那蓝天白云也是风光,自己给自己唱首“情歌”吧,毕竟,未来还有登高的希望。

        上山时莫得意,注意脚下。

        下山时莫悲观,都要回家。

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俗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指要因地制宜,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要与当时的环境相协调。这句话教导人们要学会变通,学会与尊重环境,在大环境中思考问题,不能像刻舟求剑里的主人公一样一成不变、墨守陈规。我们常讲的“入乡随俗”也有这个意思,只是外延比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