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鼓相应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57W

意思是: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桴鼓相应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桴鼓相应

成语发音:fú gǔ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成语繁体:桴皷相應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反义词: 唱对台戏 

成语例句:“好!”慈禧太后桴鼓相应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桴鼓什么含义

桴鼓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gǔ】,意思是鼓槌与鼓,比喻响应迅速;指战鼓;指警鼓;乐鼓的一种。

关于桴鼓的造句

1、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筦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

2、无论在练功体验和用于内功导引术方面,都可收到“桴鼓响应”的效果。

3、一个对作词巧思细琢,镂月裁云;一个于唱歌有如神助,百伶百俐,如此桴鼓相应、辅车相依的关系,造就一代词家同时也成就了一代歌后。

4、思维局限与思想困境桴鼓相应的关联,在庄子寻觅物性理想的过程中又一次得以验证。

5、尤其建炎三年,带兵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绍兴元年,率水师八千众,在黄天荡大败金大将兀术十万军马,红玉夫人亲自执桴鼓相应助威,传为人间佳话。

6、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7、趋炎附势,助纣为虐固然不可取,但择机而动,迫不得已的桴鼓相应是不可少的。

8、何为一旦举旌璟,援桴鼓,而北面相抗者,何哉?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捐躯非义,身名两灭故耳。

桴怎么读,桴的组词,桴的读音,桴的笔顺,桴的意思

你好

桴【fu】 拼音:fú,

部首:木

(1)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2)击鼓的槌:~鼓相应。

(3)小竹筏或小木筏。

基本解释

〈名〉

(1)(形声。从木,孚(fú)声。本义:房屋的二梁)

(2)同本义 [second roof]

桴,栋名。――《说文》

栋谓之桴。――《尔雅·释宫》。注:“屋稳。”

桴,极也。――《字林》。按,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俘,亦曰梁。

重桴乃饰。――何晏《景福殿赋》。注:“重栋也。”

荷栋柎而高骧。――东汉·班固《西都赋》

(3)又如:桴栋(栋梁)

(4)小的竹、木筏子 [small raft]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皇疏:“桴者,编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

乘桴济河。――《国语·齐语》。注:“小泭曰桴。”

(5)又如:桴木(木筏);桴人(船夫);桴筏(竹、木筏);桴槎(木筏)

(6)通“枹”。鼓槌 [drumstick]

[却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左传·成公二年》

援玉枹兮击鸣鼓《楚辞 国殇》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两军各自奋力,杀伤相抵。国书见吴兵不退,亲自执桴鸣鼓,悉起大军,前来助战。”

(7)又如:桴革(鼓锤与战甲);桴鼓(鼓锤与鼓)

相关词语

重桴 援桴 渔桴 玉桴 扬桴 土桴 陶桴 乘桴浮海 乘桴 栋桴 桴革 桴栋 桴人 桴子 桴鼓相应 桴檝 桴止响腾桴苡 桴木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什么意思?

两类 解释,第一类为最佳。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 为政第二》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详解: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解释】:先师说:“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讨论】:周者周遍普遍之意;比者朋比附之意。本句意思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他有博爱、包容的胸怀,平等地看待任何人。用真诚的心与任何人融洽相处,不会刻意分别亲疎厚薄。君子相交,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就不同,专门结交亲已分子,是已非人、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他们只拉拢立场一致的人,排斥攻击意见相左的人。甚至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这类人心胸狭窄,他们交友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利益上的互相利用。基于此,《论语》上还有下列三句来描述君子与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广泛团结大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内部不团结。君子有顾全大局的公义观念,不为私利而拉帮结伙;小人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搞小团伙,经营私利却没有全局大局意识”。这同时也是的对立现象。历史上朋党之争从来没有停顿过。东汉末年,阉宦结党弄权,“清流”士子大夫起而反抗;宋朝、明朝两代,同样都是正直的士大夫,彼此间因政见不同而结党相 争,耗伤了国家的元气,给外敌可乘之机。往往在没落时期,主政者在权力控制方面相对软弱,宦官或官员们结党营私争利进一步削弱政权的基础,加速政府的灭 亡。北宋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是个真诚的君子,他没有运用政治手段将守旧派人士赶出权力机构。使得那部著名的《资治通鉴》的编辑司马光和他的同 党有机会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革,以他为首的官员组成守旧集团势力,称为旧党。从中央到地方的旧党采取一切手段疯狂破坏王安石利国利民的改革,终于使王安石 怀着极大的道德勇气不懈坚持的善政蒙受污秽之名,使宋朝的国力受到极大创伤。王安石虽然失败,但他当之无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君子,少有的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道德勇气和他的才华,虽然受到污蔑,但是历史是公正的。而司马光和他的党徒们采用种种不道德手段彻底毁坏利国利民的改革事业,击败政见不 同的王安石,取而代之成为当时的宰相时,他就忘了自己所编辑的《资治通鉴》中所说的包容兼听的政治道德,一意孤行,排除异已。使得同僚们侧目而视。才子苏 东坡也深受党争的迫害。这场党争的结果是,北宋对内民生凋敝,对外丧师失地。是非常沉痛的历史教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