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来源:趣秒懂 2.21W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相当于现在方面军司令。都督官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都督的起源: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

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

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大约同时,魏武帝曹操以程昱为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种都督就成为统治地方的军政长官了。



都督相当于现代什么职务

古代时期都督相当于现在的方面军司令。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魏晋以后”大都督“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都督是地方军政长。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的起源: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

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

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大约同时,魏武帝曹操以程昱为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种都督就成为统治地方的军政长官了。

扩展资料:

都督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司令,在我国,司令和司令员没区别,不过司令员是正式称谓。

军、兵种、武警总部、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卫戍区、警备区、海军舰队、军区空军和各基地的军事主官称作司令员。

2012年(壬辰年)10月28日各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统一改称为:司令员。

其它国家军队没有司令员的叫法,一般都称呼司令。

司令员是规范的称呼;司令是口语,不规范,特别是在行文或著书时不应使用“司令”。但两种叫法的都是指某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督

古代的“都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今公务员体制的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公务员。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都御史”,简称督军、都督,以监督诸军,与监军相同。事成回师后则罢官。汉末、三国时期,都督一职获得较大发展,开始逐渐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军事首长的正式官名。

魏文帝则以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假黄钺,以总统外内诸军。同时,又在中央以外军事重地置都督以管理诸州的军事,或兼领刺史,都督亦开始为地方的军事首长。晋朝初期,都督为持节使臣以督诸军,持节都督分为三级,都督诸军者地位最高,监诸军次之,督诸军地位最低。持节亦分为三级,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

隋朝另设总管,大都督等职成为武官军衔,隋炀帝时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唐朝时改“大都督”为“骁骑尉”、“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都督”为“武骑尉”。唐朝于各州设总管,并加持节。

唐高祖武德元年,设洺州、荆州、并州、幽州、交州五州为大总管府,七年又改为“大都督府”,都督之名复立。唐睿宗太极初年,以并州、益州、荆州、扬州为四州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再加上潞州都督府,成为五大都督府。其余都督府亦分为上中下等。其中上都督府有五个,中都督府十三个,下都督府有十六个。

北宋时,都督多以亲王担任,但不常置。南宋时则多为军事首长的加衔,在需要时出兵时加衔。元朝时,设大都督府,负责统辖诸部及地方军。

明朝初年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负责节制诸军,洪武年间又设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但在明朝中叶之后都督又成为虚职。清朝初期,都督亦为军事首长的加衔,后来被废止。

古代的都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历史发展:

北宋于行政区都督府设都督,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缺者以知府事为长官,掌本府兵民之政。地位较高者称大都督。

元天历二年(1329),立钦察亲军都督府,后改为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统辖钦察诸部侍卫军及地方镇戍军。

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洪武十三年(1380)诛胡惟庸,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一员。

清初,沿袭明制,以左右都督﹑都督等为提督和总兵官的加衔。乾隆十八年(1753)废止。

清末民国,辛亥革命,起义各省多置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袁世凯上台后改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务。1916年袁死后改称督军,1922年又称督理。

扩展资料:

含义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 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魏晋时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都督

都督是什么官职呀?

都督相当于现今公务员体制的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公务员。

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的司令或是相当于现代的方面军司令。唐朝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

相当于现今公务员体制的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公务员。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隋唐时期:

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至武德七年﹐复以总管府为都督府﹐大总管府为都督府﹐而行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大都督常以宗王遥领而以长史代理其职。其余都督则分为上﹑中﹑下三等。

贞观元年﹐内地都督府多被裁撤。景云二年﹐睿宗曾拟分全国为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恶﹐但并未实行。

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景云二年以贺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唐后各代也袭用都督名号﹐但名号虽同﹐其职权与组织形式与魏晋南北朝时已迥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