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辞难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8.49K

意思是: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义不辞难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义不辞难

成语发音:yì bù cí nàn

成语解释: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成语繁体:義不辭難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明史·西域传》:“国家有事,臣子义不辞难。”



义不辞难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义不辞难

【标准发音】:yì bù cí nàn

【繁体写法】:义不辞难

【义不辞难是什么意思】: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义不辞难成语接龙】:言不及义 → 义不辞难 → 难上加难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难 ① nán 困难 难兄难弟(贬义);② nàn 责难 难兄难弟(共患难的.人);。

【出处说明】: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义不辞难的造句示例】:

《明史·西域传》:“国家有事,臣子义不辞难。”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的含义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远近如一为仁,不怕艰难为义。含义:仁爱之心不分远近,正义之事不怕艰难。

出自《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原文:

秋九月,诏曰:“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

译文:

秋九月,武帝下诏说:“远近如一为仁,不怕艰难为义。今年京师虽然没有获得丰收,但山林、池泽的财富资源应与百姓共享。当前水涝之灾移到江南,寒冬就要到来,朕担忧江南百姓饥寒交迫。江南地区,火耕水耨,刚刚从巴蜀运粟米粮食到江陵,派遣博士中等人分别到各地巡视检查,告知灾民蜀粮已到,不要加重百姓负担,使他们困苦。官吏和百姓有能救济灾民使灾民摆脱饥寒困境的,要将其事迹详报朝廷。”

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是指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义不容辞”出处:

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2、《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义不容辞”。

用“义不容辞”造句:

1、投入急难救助,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你是我的莫逆之交,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

3、这些新会员进入演讲会寻求改善他们的沟通技巧,而我们则义不容辞应帮助他们学习、成长与达成目标。

4、这件事,我义不容辞,就让我来协助你吧!

5、作为你们在立法机构的代表,我会义不容辞地以第一时间去反映业界的意见,并站在政经风浪的前端,我的工作是能够接受公开的验证。

扩展资料

“义不容辞”的典故:

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决定南征了。但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刘备正调练军马、屯积粮草,将要攻取西川。”

曹操大惊,说:“如果刘备攻下西川,他各方面的辅助条件就具备了,以后就很难打败他了,怎么办?”这时,诏书侍御史陈群说:“您不必过虑,现在孙权、刘备结为联盟。

如果刘备想攻取西川,您可以派大军直取江南,那么,孙权一定会向刘备求救;而刘备一心只想攻取西川,也就无心援助孙权,孙权势单力薄,江东一定会被您占领。

以江东为依托,荆州也就唾手可得了。到那时,再想办法攻取西川,打败刘备,天下就可平定了。”曹操高兴地说:“你的话正合我意。”于是,曹操马上率领三十万大军,径直向江南进发。

早有探子将情况报告给孙权,孙权忙与众将商议对策。张昭说:“您可派鲁子敬急速到荆州,求刘备同心协力抗拒曹操。

子敬曾有恩于刘备,刘备一定会听子敬的话;况且,刘备现在已是东吴的女婿,抗拒曹操,帮助东吴,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推辞的。如果刘备相助,江南就没有危险了。”孙权同意了张昭的建议,立即派鲁肃写信给刘备。

刘备看信后,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孔明到荆州看了鲁肃的信,胸有成竹地说:“也不消动江南(东吴)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有办法使曹操不敢进攻江南。”他回信给鲁肃说:“你不必担心,我已有退兵之策。”

送信人离去以后,刘备问他说:“先生有何妙计,能退曹操三十万大军?”孔明说:“曹操平时最担心的就是西凉的军队。

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统领西凉的军队,马超一定对曹操切齿痛恨。您可写一封信去联络马超,劝他兴兵入关,曹操腹背受敌,就无暇进攻江南了。”刘备大喜,立即按孔明的计策去做了。马超果然起兵入关,攻打长安,曹操只好又放弃南征的计划了。

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解释

1、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义不容辞(拼音:yì bù róng c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中国古代武侠方面的四字词语

1.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2.人中豪杰----指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3.儿女英雄----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4.巾帼英雄----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5.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6.万夫之勇----形容非常勇敢。

7.女中豪杰----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8.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9.义不屈节----节:节操。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10.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11.义不辞难----为正义之事不避危难。

12.义形于色----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13.义薄云天----义:正义;薄:迫近;云天:指高空。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1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15.见义必为----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16.内仁外义----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17.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18.文武两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19.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20.为民除害----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21.乐善好义----爱做好事,讲义气。

22.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23.舍身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4.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5.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26.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27.仗义行仁----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28.仗义执言----直言:直接说出来。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29.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30.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