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01W

意思是: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庙堂之器

成语发音:miào táng zhī q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成语繁体:廟堂之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栋梁之材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栋梁之材  庙堂伟器 



庙堂之器的意思是什么

庙堂之器的意思是:陈在庙堂里的礼器,即鼎彝之类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天下英雄,诚为庙堂伟器。”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见《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

造句:1、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我总要随你一起的。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3、让大脑冲出世俗的庙堂,去思索!让双手抛开桎梏的羁绊,去挥写!让双脚再次踏上开拓的征程。

4、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

5、庙堂之上,众人有之,多嗑头少说话的奸滑者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狡诈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敢说敢干者。

6、荒芜的庙堂,倒塌的神像,破碎的巨石摹刻,茂盛的杂草藤蔓。

7、关帝大殿是一幢简单的三开间硬山顶建筑,前檐用牛腿跳撩檐枋,带起象鼻状的翘角,这就使人产生庙堂的感觉。

8、在这一瞬间,杨益有些望峰息心的感觉,自己已经是退归林下了,处江湖之远,就做一沙鸥好了,干嘛还要管庙堂的事。

9、但其长袖善舞,庙堂江湖均是如鱼得水,一直稳如泰山,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10、万年之间,八大神魄相继现世,依附人体造就八神,八大神开宗立派代代相承,支持帝国左右庙堂,而形成了天元大陆上的三大帝国。

庙堂之器是什么

庙堂之器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出处:

昂昂乎庙堂之器。——(明)刘基《卖柑者言》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

近义词有:栋梁之才、庙堂伟器。

栋梁之才: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褒义。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庙堂伟器:意思是朝廷的大器,比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出自(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天下英雄,诚为庙堂伟器。”

庙堂的解释:

1、太庙的殿堂。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

《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庙堂谁复问苍生。”

(明)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开府》:“庙堂以此鹘突了事,真可浩叹。”

4、朝廷。帝王之代称。

(清)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庙和明堂。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

6、庙宇。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馀基尚存,柱础仍在。”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霭,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於石矶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庙堂之器的意思解释

庙堂之器,成语,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出自: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近义词有:栋梁之材、庙堂伟器,反义词有:无能之辈,庙堂之器是褒义成语,可作主语、宾语;指栋梁之材。

庙堂:1、宗庙之堂。《魏书·城阳王鸾传》:『古者,军行必载庙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归。』2、朝廷。宋文天祥《议纠合两淮复兴》诗:『而今庙社存亡决,只看元戎进退间。』

庙:miào <名>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庙隳。』[又] <名>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麓。』

堂:táng 1、<名>正屋。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堂后叫室。《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堂上。』2、<名>朝堂;殿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器:qì 1、<名>哭具;器物。《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2、<名>特指武器;兵器。《公输》:『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寇矣。』3、<名>古代作为名位爵号的标志的器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