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饿殍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1.82W

意思是:饿殍: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野有饿殍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野有饿殍

成语发音:yě yǒu è piǎo

成语解释:饿殍: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野有饿莩 查看更多野有饿殍的近义词>>



饿殍是什么意思

饿殍意思是饿死的人。

亦作“饿莩”。

1、饿死的人。

2、饿得快死的人。

3、饿死。

4、使之饿死。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后汉书·仲长统传》:“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灾,未逮三年,校计骞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

饿殍造句:

1、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2、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3、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出自:《孟子·梁惠王》第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

全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白话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

(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扩展资料: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

《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饿殍遍野的意思

饿殍遍野的意思是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拼音:è piǎo biàn yě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饥饿死人

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

词性:贬义成语;古代成语

近义词:尸横遍野、十室九空

反义词:人寿年丰、民康物阜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饥饿死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