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62W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是什么意思?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意思是: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

苔:苔藓。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白日”指阳光,恰”字表达了苔的生机蓬勃,展示出旺盛生命力。

该句出自于: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首诗独出蹊径,不仅全神贯注地写苔,而且把淡泊宁静、颂强质拙的人格融入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起笔以少总多,辞约旨达,明自点出苔的生存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蛰居一隅奋志孤进的品地。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固然是实情。但在万物”之外,却还有这样一些生命,它们无缘享有太阳的厚爱也同样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苔,就包容在这低贱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处阴湿,备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独特个性、色彩、青春和存在价值。这跃动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许萎缩,相反,愈是环境恶劣,遭际险衅,就愈益励节亢高,显现出一派旺盛生机。起笔两句正是对这弱小坚毅生命的极力推崇。

原文:

苔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⑵。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⑶。

译文:

没有阳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长不易的地方,苔藓却能长出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开放。

注释:

⑴苔:苔藓。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⑵青春:指苔藓富有生机的绿意。

⑶也:一作亦”。

作品介绍: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袁枚归隐十余年后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具有明确系年的《小仓山房诗集》中被编次在《望山尚书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两江奉贺四首》《董畅菴守砚图》后,可知《苔》写于这两首诗后不久。这首《苔》是有所本事的,它是袁枚奉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寿辰受乾隆赐宴擢相之作。袁枚在为尹继善得到朝廷嘉赏而高兴时,也表达了自己向恩师学习以有所成就的人生志趣,因此写下了《苔》这首诗。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仓山叟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雍正五年(1727)补秀才,乾隆三年(1738)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放江南任县令,曾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卜居于江宁小仓山之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陕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交游甚广,以诗文名于世。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八十余卷,诗话、尺牍、说部共三十余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