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

来源:趣秒懂 2.2W

意思是: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骄兵必败

成语发音:jiāo bīng bì bài

成语解释: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成语繁体:驕兵必敗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劝诫性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骄,不能读作“jiáo”。

近义词: 一败如水 

成语例句: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骄兵必败的意思?

“骄兵必败”指过分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事都是时刻在变化的,这一刻事事顺心,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却不能保证这种快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在处于人生高峰正在回落状态时,别人可能正在上升的趋势,终有一时刻会取代你的位置。在争取成功的路上,多大的困难险阻都能克服,然而最后却栽倒在成功时的位置上。所以,我们要谦虚做人,时刻清醒记住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随时向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习众人强项于一身。因为自己暂时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实是自取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骄兵必败

成语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骄兵必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成语。"骄兵",是指恃强凌弱的军队。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认为自己强大而轻敌的骄横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公元前68年,汉宣帝刘询派侍郎郑吉率军西征车师国。车师国求救于匈奴,但匈奴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因此车师国投降了汉朝。不久,匈奴大军突然袭击车师,把郑吉率领的七千人马团团围住。郑吉派人突围,给汉宣帝报信请求派兵支援。

汉宣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大将军赵充国主张趁机攻打匈奴的大本营。而丞相魏相却不同意派大军出战。上书进谏说:"国家出兵作战一般是在五种情况下,结果却是不同的。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在魏相看来,第一种情况解救危难,平暴安良,是为正义,因此称为"义兵",战必无往而不胜。第二种情况敌人侵犯,迫不得已奋起自卫,也可称作"应兵",师出有名,必然打胜仗。而后三种情况,忿兵、贪兵、骄兵都是不可取的。因一时气愤铤而走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或是贪恋他人资源财物,强取豪夺,大动干戈,甚至凭借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动不动就给别国发号施令,大施淫威,以战争相威胁,都是不义的,最终必然导致失败的结果。在忿兵、贪兵和骄兵中,尤以骄兵的后果最严重。魏相认为,骄兵"出兵虽胜,犹有后忧"。也就是说,骄兵短时期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从长远观点看,却是忧患重重,弊大于利。所以,他对汉宣帝讲,骄兵的结局,不仅仅是失败,而可能是灭亡。

说到这儿,魏相把话锋一转,说:"近年来,匈奴没有侵犯我们边境。现在为了车师,就要去攻打匈奴,这是没有道理的。出兵作战要有名义,我不知道这次出兵攻打匈奴有何名义?"

汉宣帝采纳了魏相的意见,决定暂不出兵攻打匈奴,而是派了一支部队,驰援郑吉,把他和他的军队接应回了渠犁,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轮台、尉犁之间。

魏相的"五兵"说,其实是阐述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中关于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影响很大。"骄兵必败",作为这一思想的载体也以成语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至今。不过,如今它的运用已走出军事领域,成为人们在表达骄傲的人做事不会成功这层意思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