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稀保护植物

来源:趣秒懂 1.63W

国家珍稀保护植物的答案是:珙桐;巧家五针松

这种奇特的植物就是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gǒng tóng)。珙桐在北京地区极为稀少,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珙桐花型奇美,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

珙桐最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它的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

珙桐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要求较高,它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在我国南方,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此,在北京如何让珙桐正常生长就成为了摆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摸索出植物园里什么地方最适合珙桐的生长,工作人员经过不断研究,加强对它们的灌溉、施肥、修剪、防寒等工作,终于使珙桐在自己的正常花期,开出了花朵,并使其多年来花开不断。

国家珍稀保护植物

巧家五针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其兼具白皮松和五针松的特征,又名“五针白皮松”。树干通直,枝叶婆娑,老树树皮暗褐色,内皮暗灰白色,呈不规则薄片剥落;当年生枝红褐色,密生黄褐色及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无毛;叶片针叶状,纤细,具气孔线,边缘有细齿,5针一束;成熟球果圆柱状椭圆形,种鳞长圆状椭圆形,熟时张开,冬芽卵球形,红褐色;种子黑色,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

巧家五针松的发现比较偶然,1990年的一天,一名叫海中奎的教师到杨家湾村采购木料时,看见山上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木,树干像虎斑一样脱皮,刚脱皮的树皮呈青绿色,光照过后就变成灰白色,一般松树有三根针,这种树有五根针,像松树又不是松树。海中奎老师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上山查看后也觉得稀奇,并以“它是什么树”为题在《云南林业》刊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1991年,西南林学院(后来的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学教授李乡旺等人赶赴杨家湾进行专题调查,1992年李乡旺教授发表论文将此树命名为五针白皮松。1999年8月,前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五针白皮松中文名统一为“巧家五针松”。

巧家五针松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球最濒危的100种物种之一,目前仅存34株于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家湾片区,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明星物种”。从年龄结构和大小级结构分析,巧家五针松种群幼苗和幼树缺乏,自然更新差,年龄结构偏大,种群整体呈衰退迹象。加上巧家五针松原生地坡度大,林分结构单一,林木长势较弱,种群个体数量太少,抵御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而有害生物危害林木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播性等特点,发现和防治困难、科技要求高,极易受各种随机和非随机的干扰而导致种群灭绝。

巧家五针松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度濒危”(CR)物种,被列为全球100种最濒危物种之一,同时是国家和云南省列为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自1990年该物种发现以来,众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对其进行了科学研究和抢救性保护,目前野生个体已经全部编号,进行单株GPS定位,对其生长发育情况和植被群落进行了长期监测。当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育幼苗累计超5000株,自然回归及种群重建植株2281株,迁地保护798株,另有2000余株幼苗、幼树保存于苗圃之内。如今,物种种群规模已大幅增加,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