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政供养人员

来源:趣秒懂 1.7W

什么是财政供养人员的答案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的公职人员

什么是财政供养人员

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职人员,涉及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又称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政府机关雇员或文官。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又称公职人员,在国外称政府雇员,不仅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相当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主要还是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就要分类了,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不同的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性质是不同的。事业单位财政供养的人员分为两个大类。

一是财政全额的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个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综合性的事业单位,比如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执法类的事业单位,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等,其工作人员分为编制外和编制内两个部分。其中编制内的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编制外属于临时聘用的人员,具有临时工的性质。

二是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严格说来应该是财政补贴供养的人员,比如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由于自身会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完全靠自身的收入达不到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开支,包括人员经费的开支等,所以财政是按照差额部分进行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其中编制内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虽然也要签订聘用合同,但几乎还是属于铁饭碗;编制外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编制只能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劳动合同制聘用的人员。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本身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各项事业的开展和人员经费的开支需要,并且每年还有大量的盈余,带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比如设计研究院,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实用新型技术研究所等。其工作人员也是分编制内和编制外两个部分,编制内签订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编制外人员签订的是劳动合同。

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居高不下。虽然随着机构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竞争上岗、内部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分流了部分冗余人员,但由于机构改革中部分行政机关裁减的人员有很多被分流到事业单位,行政编制有所下降,但事业编制却普遍增加,供养数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改变的只是供养人员的身份。再加上国家连年不断地扩招公务员及事业干部,致使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多,也造成了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现象不断,在严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