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来源:趣秒懂 1.23W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1、因人而异的原则

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不同的疾病,运动处方不同;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病期,运动处方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

2、有效的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内容;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按质、按量认真完成训练。

3、安全的原则

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的原则

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这项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锻炼身体,积极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运动可以降低身体的血糖,明白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就快快动起来吧!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1

文章目录

一、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1.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是什么

2. 什么是运动处方

3. 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因素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有哪些

三、制定运动处方要注意什么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1、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是什么

1.1、因人而异原则

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体条件不尽相同,不可能有适应各个人群的运动处方,应根据参加锻炼的人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条件的运动处方。

1.2、安全有效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必须保证锻炼的安全和有效,要了解锻炼者或病人的病史、家庭史、运动经历,还应作相应的医学检查,并让锻炼者在安全的运动范围来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还应该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身体功能得到改善。

1.3、可行性原则

在制定运动处方选择运动项目时,要根据实施者的环境条件,兴趣爱好来制定,如果制定的项目病人或锻炼者不感兴趣,或居住环境不能实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什么是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前西德Holl-mann研究所从1954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着。

3、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因素

3.1、合理的运动强度

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但没有运动习惯,开始进行锻炼时或虽然经常保持一定活动,但年龄较大,有或无慢性病史(非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应用170一年龄推算。例如:年龄20岁,则运动的适宜心率应确定在150次/min,用适宜心率减去20,则为锻炼范围的下限,故锻炼时心率的范围应是130一150次/min.

身体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年龄在35岁以下,或年龄较大,但身体健康,系统地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也可考虑使用180一年龄推算。

还可按体质强、中、弱三组采用净增心卒计算法控制运动强度。

体质强组:运动后心率一安静时心串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是什么?

运动处方的原则:

(一)运动处方的因人而异原则

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不同的疾病,运动处方不同;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病期,运动处方不同;同一人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

(二)运动处方的有效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内容;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按质、按量认真完成训练。

(三)运动处方的安全原则

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四)运动处方的全面原则

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目的。

运动处方的实施流程:

一、全面了解处方对象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要全面了解处方对象的身体情况,判断是否有运动禁忌症。一般而言,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是参加体育活动的绝对禁忌症。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也不能参加运动,这是因为冠心病是30岁以上人群发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70岁以上的老人,在参加运动时要特别当心,尤其不宜参加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大多数的慢性病患者在疾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参加体育活动。高血压病人,只有定期服药、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时,才能参加体育运动。糖尿病患者,只有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时才能参加锻炼,而且活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尽可能与他人结伴锻炼,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冠心病人在确保心绞痛不发作的条件下或经过介入性治疗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参加运动。

二、确定运动处方的目的

首先要明确处方的目的是为了疾病的康复还是为了预防健身。其次确定处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提高柔韧性,还是为了减肥。目的不同采用的运动方式和原则不相同。

三、进行相应的运动功能的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是制订运动处方的依据。主要是检查运动相关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如处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或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应做心肺功能检查评定。如果目的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需要做肌力的测试。目的是为了提高柔韧性,则需要做关节活动幅度的测定。

四、制订运动处方

制订运动处方时要因人而已。除了考虑功能的评定结果外,还要考虑处方对象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锻炼基础和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客观条件,安排适当的锻炼内容和锻炼时间。

五、指导出方对象如何执行运动处方

按照运动处方开始锻炼之前,应帮助处方对象了解处方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对如何执行处方提出要求。第一次执行运动处方时,应当在制订处方者监督指导下进行,让锻炼者通过实践掌握如何执行处方。有时需要根据锻炼者的身体情况,对处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监督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

执行运动处方的时候,要让运动者养成写运动日记的习惯。通过检查锻炼的日记、定期到锻炼现场观察、定期的对运动者进行相应的运动系统器官功能的测试,对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际情况表明,在监督下能到达较好的预期效果。

七、定期调整运动处方

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一般在6~8周后可以取得明显效果。此时需要再次进行功能评定,检查锻炼的效果,调整运动处方,以进一步提高锻炼的效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