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趣秒懂 2.59W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思是什么?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思是:尽: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它出自于:宋·苏轼《前赤壁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原文: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注释:

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

译文: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景色。获取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近义词:

无穷无尽

读音:wú qióng wú jìn

释义:指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译文:人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造句:一眼望去,无穷无尽,简直像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

作品介绍: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热门标签